【記者 周志杰 林進中 報導】
《校園體驗,從感受開始》南部推交通安全教育新場域
近年來,酒駕與行人事故頻傳,讓許多家庭陷入悲痛。為強化交通安全意識,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攜手交通部公路局高雄區監理所,於10/15(三)在育英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舉行「校園交通安全宣導」活動。逾百位學生親身體驗大型車視野死角與酒駕模擬,一場由教育帶動的安全體驗課,就在校園中展開。透過這類活動,希望在學生心中種下警覺種子,讓交通安全不再僅是課本知識,而是日常生活的守護底線。
《四面向佈局》中央、地方協力推道安改革
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許乃文於活動中表示,交通安全不是單一部門的責任,而是中央與地方共同承擔的課題。他提及,政府正從工程、教育、監理與執法四大面向全面推動道路安全改革。今年通過的「行人優先交通安全行動綱領」,正是為了落實以人為本的道路設計與用路文化。教育部也在部定課程中逐步融入交通安全教案,推動學校安全文化。許乃文指出,迄今已有超過 4,000 人因酒駕或車禍失去生命,這些數字背後是無法回復的家庭傷痛。他呼籲學生與青年朋友務必保持謹慎態度:遠離酒駕、避開大型車死角、遵守交通規則。這樣的提醒,並非只對學生,而是對整個社會的警鐘。在政策方向上,中央道路交通安全會報設有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與每四年國家道路交通安全綱要,要求各部會及地方政府制度化推動事故減量,並以 2030 年前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 30% 為目標。
《體驗最具說服力》死角與酒駕感同身受
宣導會中,由高雄區監理所盛錫杰講師主講「防禦駕駛觀念」與「機車駕訓輔導」。他強調:防禦駕駛即是「預測危險、主動防範、保持警覺」。例如看到滾落的球,要立刻估算可能有孩童追出來,立刻減速、準備煞車,以避免悲劇。
但真正讓學生印象深刻的,是現場的大型車體驗與酒駕模擬。監理所特別開來大型車輛,讓學生登上駕駛座觀看行人。許多學生這才震驚地發現:若站在車旁,即使伸出手臂,也完全落入駕駛的視野死角中。講師提醒,車輛轉彎時後輪會出現「內輪差」現象,行人與機車應遠離轉彎處或待車輛轉完再行進。
此外,學生也佩戴「3D 酒駕模擬眼鏡」,在模擬醉態下沿箭頭、交通錐直線行走,體驗視線偏移、重心不穩、判斷錯誤的危險。在過程中,多位學生踉蹌不穩、緊張呼吸,宛如真實醉態。配合播放交通事故影片,並給予反光貼條、發光燈飾與夜間能見度提醒,同學們坦言:「這一課,好像用生命換來的體驗」。
這樣的體驗教育遠勝於枯燥法條,因為它在身體記憶中埋下安全警示:當你親眼見到自己可能被大型車輾過的角度,那警覺感,不是別人的故事,而是你的未來。
《延伸校園能量》宣導的持續布局與落實
許執行長進一步揭示,這次活動不是學期限定,而是長期布局。南服中心計畫從明年起,在台灣南部各級學校舉辦每年三場以上交通安全宣導,並與監理所、警察、教育單位協作,持續深化學生的安全意識。這樣的推動也得配合制度面與環境面的支持:例如學校周邊道路環境改善、交通設施設計優化、監理所機車駕訓補助延伸、法規強制反光裝備推行等。教育部的交通安全教育參考指引就指出:學校應建立交通安全推動組織、訂定交通安全課程與活動,並整合各單位資源,系統化地落實校園交通安全。
在地方層面,高雄市道路交通安全促進會已有多年經驗,成立「有路安道安志工團」,進入校園巡迴推動交通安全宣導,針對大型車、老人與機車族群進行專題教育。該團體迄今已完成多場校園、社區宣導,是道安宣傳的重要民間力。
若能將這類體驗活動與校園常態課程結合,並配合工程改善與執法強化,才能真正落實「行人優先」、「慢看停」文化。唯有透過反覆的身體經驗與制度支撐,交通安全意識才可能深植心底、化為自覺。
在育英醫護校園,一群年輕的心踏上大型車駕駛座、戴上酒駕模擬鏡,看見自己在死角中的渺小;這場宣導不是對你講道理,而是讓你親身感受。交通安全不只是外在規則,而是生命自保的底線。
從這次活動看見的是:教育比罰單更重要、體驗比警語更震撼。如果這樣的宣導能在每所校園走動,若這種體驗能成為常態,那麼,也許我們可以少一則悲劇,多一份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