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周志杰 林進中 報導】
《郵政+農糧署》攜手深耕在地農產
中華郵政公司與農業委員會農糧署合作推動的「聯合推薦計畫」已邁入第五年,10 月 18、19 日於高雄衛武營榕樹廣場舉辦「農郵精選集」實體展售市集。展售會邀請全臺 20 家具產銷履歷驗證或有機驗證的小農品牌,提供安心優質農特產品並搭配試吃試飲、互動體驗與現場購物好康。
此外,中華郵政亦同步在其 i郵購線上平台推出「農郵精選集-5購好康」活動,線上專區集結超過 1,700 項農產品、提供免運費、點數 10 倍送等促銷優惠。這場活動不僅是農產品展售市集,更標誌著農業通路與電商物流整合的新里程。以下三段,我將從展售市集亮點、平台合作機制與未來挑戰三方面解析其政策意義與市場展望。
《現場體驗+品牌亮相》市集活動亮點
10 月 18、19 日兩天的現場市集,上午 10 時至下午 5 時在高雄衛武營榕樹廣場熱鬧登場。參展品牌為產銷履歷或有機驗證的 20 家小農,從有機蔬果、蜜餞、茶葉、果乾等多樣化農特產品皆有呈現。展售會除了販售,更設試吃試飲、親子互動 DIY、現場抽獎與滿額禮。舉凡消費滿 NT$500 即贈限量購物點數券,滿 NT$1,000 再加抽獎券、滿 NT$3,000 可獲「年度十大推薦精選箱」抽選資格。此外,頒獎典禮亦在活動中舉辦:農糧署副署長陳啟榮與中華郵政協理蔡季芬親臨,從 i郵購「農糧署推薦區」130 間店家中選出營業額與成長率前十名的店家,作為「年度十大優良店家」標竿。這樣的品牌曝光與獎勵機制,為小農經營提供激勵與示範。
透過這樣的場域設計:一方面提升消費者對小農品牌與安心農產品的認識,另一方面提供品牌直接與消費者互動的機會,有助於品牌識別與信任建構。
《線上線下同步》數位化通路與物流支撐
這次活動的另一關鍵在於「電商+郵政物流」模式的整合。i郵購平台推出「農郵精選集-5購好康」線上活動,祭出五重優惠:免運費、刷卡點數 10 倍、單筆滿額贈、抽獎機制與 i郵箱取貨再送購物金等。該優惠活動自 10 月 14 日起至 10 月 31 日止,專區商品超過 1,700 項。農糧署指出,自 110 年開辦「農糧署推薦區」以來,與中華郵政透過虛實通路與物流體系合作,協助小農建立數位銷售據點,並讓產地好物經由「郵政」走入市場。中華郵政協理蔡季芬表示,公司運用全國郵局通路與下鄉物流配送優勢,給予小農多元銷售管道,藉此鼓勵國人支持在地安心農產品。可見,此次活動所要達成的不僅是兩天市集販售,更是塑造「線上下單+全國配送」的農產電商生態,讓在地小農透過平台與物流系統擴大市場範圍。這對於農產品通路扁平化、品牌化以及消費者安心購買具有戰略意義。
《展望未來》挑戰、機會與農業永續
儘管模式具前景,但仍面臨挑戰。首先,小農品牌雖有驗證資格,但在品牌行銷、包裝、數位運營能力上與大型品牌仍有差距。農糧署已有計畫為生產者提供行銷、包裝、拍攝等訓練課程。其次,消費者對於「安心農產」的認知仍在培育階段。現場市集與線上平台的促銷策略,有助於增加可視性與互動,但長期而言,如何將品牌與故事連結、形成黏著度,是農業振興的重要課題。
再者,物流與冷鏈配送必須持續優化。農產品多為鮮度要求高的品項,若配送時間或保存條件無法確保,將影響品牌信任。中華郵政強調其全國物流網絡為一大優勢,但持續升級運作效率仍為關鍵。
最後,活動彰顯「農業+電商+物流+品牌」的整合趨勢。若此模式可複製至更多地區,並延伸至國際市場,將對台灣農產外銷與品牌升級產生深遠影響。農糧署副署長陳啟榮指出,這樣的合作模式已被視為農產品電商通路的新典範。總體而言,「農郵精選集」不僅是一場促銷市集,更代表台灣農業轉型的典型:從傳統生產型,邁向品牌化+數位化+通路化的新階段。一種產地的鏈結、一條品牌升級的路、一場農業創生的旅程。從線上「農郵精選集」優惠到現場市集互動,從郵政通路的資源優勢到農糧署驗證制度的保障,這場「郵政+農業」的合作正成為台灣在地農產的新風向標。
當市集散場、優惠結束,真正的考驗在於「下次還會有人買?」、「在地品牌是否持續發光?」、「農產通路是否真正打通?」如果答案是肯定,那麼這場展售市集只是開始;否則,就可能淪為一次亮點活動而止。
支持在地農業,不只是買一包果乾或一罐蜂蜜,而是讓這條產地到餐桌的路,變得更清楚、更可靠、更值得信賴。願這組「農郵精選集」成為台灣農業轉型與品牌興起的助推器,也期待未來更多小農品牌從此被看見、被選擇、被支持。未來,小農品牌是否能在這波浪潮中被看見、被選擇、被支持?消費者是否願意為安心、為在地、為品牌多出一點選擇?物流體系是否能跟上鮮度要求、品牌故事是否能夠被講好?這些都將檢驗「農郵精選集」模式的長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