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國際時事 【整合多元、力行天下】APSYF 童軍青年論壇–展現臺灣能量

【整合多元、力行天下】APSYF 童軍青年論壇–展現臺灣能量

【記者 周志杰 報導】

童行天下‧整合多元青年論壇重啟盛會

2025 年 10 月 6 日上午,一場令人期待的國際青年盛會在臺北劍潭青年活動中心揭開序幕 —— 第11 屆亞太童軍青年論壇(Asia‑Pacific Scout Youth Forum, APSYF)。來自亞太地區 27 個國家、逾 120 位青年代表齊聚一堂,以論壇主題「Scouting: Integrated Versatility」為發想,以行動實踐童軍精神、發揮多元整合之力。此次論壇停擺七年後再度以實體方式舉行,也是臺灣第三度承辦此盛會,對國際交流與臺灣童軍運動的推展,具有特別的象徵意義。

典禮在笑聲與掌聲中展開。亞太區青年參與附屬委員會主席 Nikketah Cuneo 致詞時強調,這不只是一次論壇,而是一場青年領導、多元文化與童軍精神的大型慶典。鼓勵與會青年:你們的聲音與行動至關重要,承接過去30年的論壇成果,帶著創新理念與勇氣,一同迎向未來挑戰。童軍總會羅浮暨青年委員會主委何張銘也提醒:青年不是未來領袖的準備者,而是當下就能改變世界的參與者。開幕晚間的餐會融合藝文演出與文化互動,為首日活動畫下熱情開場。

在促進青年跨國對話、思辨與政策建議的任務下,APSYF 主要聚焦三大主軸 —— 青年參與決策(Youth Leadership in Decision‑Making)、社會影響與倡議(Social Impact & Advocacy)、童軍夥伴關係(Partnerships for Scouting)—— 透過圓桌討論、工作坊、文化交流與國際之夜等形式展開。這座青年舞台,不僅是論壇的場域,更是童軍精神與世代力量交會的節點。

從論壇主軸到議題發酵青年聲音起飛場域

主軸設計:參與、影響、伙伴三維交織

本屆 APSYF 的設計緊扣青年參與、社會影響與組織合作三條軸線。論壇透過分組討論、議題演講與帶領式工作坊,讓青年在決策流程中有真實參與機會,不只是旁觀者,而能提出具體政策建議。此種設計契合童軍運動中「青年主體」的理念,也與當前國際組織中強調青年代表性的趨勢相呼應。尤其在「社會影響與倡議」議題中,與會青年就環境正義、氣候行動、永續發展、性別平等等全球關切議題展開交流,探討童軍如何在地方履行社會責任。透過案例分享與策略設計,他們被期待能成為社區中具影響力的改變者。至於「夥伴關係」層面,不僅限童軍內部組織間合作,更延伸至學校、非營利組織、地方政府、青年組織等多元協力的可能性。

青年發聲與主導:從論壇建議到行動提案

論壇過程中,青年代表不只是聽取演講,也主動提出議題、主持對話,有些小組甚至開出即時建議與提案。預計會議將彙整這些青年建議,提交給下一屆亞太童軍領袖會議作參考。這樣的流程讓青年不只是意見提供者,更在策略制訂中有實質發言權。

此外,論壇安排文化交流、國際之夜、傳統服裝展示、歌曲與舞蹈表演等環節,增進彼此互信與情感連結。臺灣代表團更以營火舞蹈登場,邀請各國青年共同參與,展現臺灣熱情與跨文化融合的能量。這些文化互動不只是娛樂,更是友情的種子、理解的橋梁。

意義再定位:論壇重啟 與臺灣童軍國際形象再造

自七年前因疫情改為線上論壇後,本屆實體 APSYF 的重啟,象徵國際交流的回歸與臺灣角色的再度彰顯。這次承辦,標誌臺灣童軍組織在國際舞臺中持續耕耘、展現能量。對青年來說,這是一次珍貴的國際跳板;對臺灣社會而言,這是展現青年國際力、文化張力與社會責任力的契機。

在整體籌備與執行中,童軍總會曾公告選拔臺灣代表團參加 APSYF 的辦法,鼓勵羅浮夥伴踴躍報名,以培育國際競爭力與青年參與能量。透過這樣公開選拔機制,也反映臺灣童軍對於青年主體性與公平參與的重視。整體而言,論壇不僅是國際舞臺,更是臺灣內部青年的自信與能量展演。

場域設計與互動體驗讓青年「在場」而不只是「旁觀」

論壇場地為劍潭青年活動中心,空間雖非國際大型會展中心,但其貼近青年與社群的特質,契合此次論壇以青年為核心的設計思維。在動線規劃、展區佈局、互動空間設置上,主辦單位凸顯以下幾個特色:

工作坊與對話空間:小組互動為主

各分組工作坊設於可靈活調整的活動室,配置圓桌、白板、分組討論區與即時報告區,讓青年能自由切換討論與匯報模式。論壇中常見的是「引導式對話」設計,由主持人引導青年針對議題深度討論、提出具體行動方案。相較大型演講式活動,這樣的設計更能促使青年真正參與、思維流動。

文化攤位與國際之夜:趣味與交流並重

會場設有文化攤位區,每個代表團可陳設家鄉特色、傳統民俗、地方美食,等,彼此交流文化象徵。這些攤位不只是展示,更是話題觸發器與互動空間。

夜晚安排的「國際之夜」則是論壇高潮之一。各國代表穿傳統服飾、以歌舞與戲劇演出故鄉風情。臺灣團以營火舞帶動全場跳躍,促使文化互動與情感交流更加深刻。這些活動為會議注入青春能量,也使論壇場景更具人味與記憶點。

餐會、藝文演出與社交機會:聯誼加深理解

開幕晚宴融合臺灣在地文化:客家鼓點、肚皮舞表演、童軍背景舞者演出,創造輕鬆氛圍。音樂、舞蹈、歡笑迴盪其間,不僅破冰促進友誼,也讓青年代表在非正式場域中交流、碰撞想法。這些社交場合,是會議報告與討論之外,青年彼此理解與連結的重要場域。透過這些互動設計,論壇試圖將「會議」轉為「生命現場」,讓青年在討論、創作、文化互動中真正「在場」,而非僅以聆聽者身分出席。

論壇影響與展望讓青年力量落地化

APSYF 的重要成果之一,是青年所提出的建議案將被提交給下一屆亞太童軍領袖會議,成為區域政策的重要參考。這樣的機制意味著,論壇不再是象徵性的青年聚會,而可能實質影響亞太童軍運動的未來方向與運作方式。透過這樣「青年–決策」的對接路徑,論壇在區域體系內的價值與能量得以放大。

國際能見度與臺灣角色再塑

此次承辦提升臺灣在國際童軍體系中的存在感,也為未來申辦大型童軍活動奠定口碑與實務經驗。2025 年底即將舉辦的「第28 屆亞太童軍領袖會議」在高雄登場,將迎接更多國際童軍領袖,臺灣正全面發揮國際交流與文化展示的舞臺效應。兩者相互呼應,論壇為領袖會議暖場、孕育人才;領袖會議則為臺灣擴張國際能量、深化青少年外交提供更大平台。

對國內童軍運動而言,APSYF 是促進青年思想革新、連結世界的平台;對社會來說,更可能為教育、國際化、青年發展注入新視野。從論壇當下的火花,到未來可能的行動策略落地,正是臺灣與亞太青年的共同挑戰。

持續投入:青年訓練與制度鼓勵不可或缺

如何讓論壇所產生的創見不淹沒於會議結束之後,是主辦單位與童軍組織必須面對的課題。建議可設置青年論壇成果追蹤機制、設立青年交流基金、鼓勵在地童軍團隊承接議題行動,並定期舉辦區域青年交流營會,讓論壇精神在地方持續運轉。唯有將青年能量延續、資源扶持落實,APSYF 才能真正成為影響力的平台,而不止於一次性的國際聚會。

總體而言,第11 屆 APSYF 在臺北點亮了青年對話的火種,也為臺灣在亞太童軍體系中注入更深參與與責任感。讓我們期待後續成果如何轉化為行動,讓這股青年整合力量在亞太童軍體系中持續擴散、發酵。

關於我們

秉持傳遞正向訊息、
提升正向能量、波動良善之心、
共同關懷弱勢,
讓我們的社會更加祥和與美好。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ed by Penci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