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志杰 專題報導]
〔時間銀行〕的今生前世
日本早在 1970 年代由水島照子成立「勞力銀行」,服務一小時就得到代幣回饋。「時間銀行」的概念則是於 1980 年由美國耶魯大學法學博士 Edgar Cahn提出。
在 1995 年,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鄭東曜在一次日本考查行程後,便把「時間銀行」引入,成為國內第一個開始推動的單位,鼓勵一般大眾投入志工服務,為老後預做準備。時間銀行可提供的服務型態,除了基本的老弱殘障照顧、料理生活起居、清掃居家環境之外,還有不同的協助,例如:電腦打字繕寫、文件書籍整理、衣著大小修改等,只要有需求,任何服務都能規劃。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的互助連線:一開始從「時間銀行」發展,服務一小時儲存一小時的時數,但後來遇到時數難以計算、志工心態不一、提領人數少等狀況,後改以「互助連線」的模式,把時數計算的概念拿掉,只要是常態性的服務志工,就能申請各類型的需求,從個人生活需要到內部課程都可兌換。
〔時間銀行〕」是指將志願者參與志願服務的時間換算成「時間貨幣」進行存取的管理系統。當志願者有需求時,通過時間銀行支取「時間貨幣」兌換等值志願服務、物品、資金以及享受相關優惠待遇。除了民間單位,新北市也在 2012 年推動「佈老時間銀行」,是台灣第一個公辦公營的時間銀行。在此之前,新北市已有銀髮俱樂部、公共托老中心等照護機制。不過,新北市社會局發現,台灣社會的獨老比例日漸升高,不只是弱勢群體,即使社經地位不差的長輩,同樣也有獨老的情形。因此,希望透過佈老時間銀行的成立,鼓勵各年齡層志工加入,補足現有體系的不足。
瑞士大名鼎鼎的時間銀行基金會的目標是盡可能讓老年人在家自主生活,如此老人可以得到協助與陪伴,此外心理也能獲得寄託。最重要的是可以減輕退休者與政府的財政壓力。 有別於新北市佈老銀行僅有陪伴散步、陪伴運動、陪伴購物、送餐服務及文書服務的五個服務項目,獲得多家非營利組織支援的瑞士時間銀行可以提供更加多元的服務,例如:
•駕駛服務和護送(例如陪伴看醫生、去墓地 、陪伴購物)
•陪伴做飯和吃飯
•文書處理(寄信、協助通信、填寫表格、電腦使用的協助)
•家事幫助(熨燙、洗滌、整理床鋪、丟垃圾)
•休閒活動(旅遊、遊戲、朗讀、喝咖啡、參觀文化活動)
•人力協助(從事小型園藝、鏟雪、修房)
•幫助家庭照顧者獲得休息時間
鄭議員安秝,黃議員柏霖於高雄市議會主持〔時間銀行〕規劃議題公聽會
為因應台灣明年即將迎來超高齡化社會挑戰並期實現永續發展,高雄市議會今(21)日舉行,出席單位:高雄市政府社會局、民政局、教育局、衛生局、原民會、研考會。專家學者
(一) 義守大學企管系 楊東震 副教授
(二) 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系教授 廖義銘
(三) 嘉南藥理大學社工系教授 余元傑
(四)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教授 劉維群
在會中發言建議高雄市擬制定「時間互助自治條例」,並成立跨局處常態性組織,提供穩定財務支持,結合社區資源推動時間銀行計畫的全面發展。
黃柏霖議員提到「時間銀行」的概念,即以志工服務累積時間,未來有需要時可由他人回饋服務,類似存取社會能量的模式。他坦言此制度在臺灣推行不易,因臺灣社會福利較完善,但強調該理念有助於營造更正向循環,促進社會整體進步。也肯定高雄市是全臺志工人數最多的城市,並期盼更多人投身志工行列,不論關注環保、人文或捐款、等,都能作出貢獻。
鄭安秝議員表示,時間銀行是一項充滿正能量且鼓勵參與的議題,有助於推動高中生、大學生參與公共服務並累積志工時數。然而,她也指出潛在問題,如內部交易導致不實時數的核定難度,與設立的初衷恐不符。建議應強化時間銀行的正向功能,透過互換特長服務,提升效能,例如以修繕專長換取家政協助,實現資源最大化。
高雄市社會局發言,我們結合中山大學及高雄醫學大學學者專家共同發展高雄專屬的「時間互助計畫」。目前已透過三場座談會向38個行政區推廣,共吸引199個團體參與,並成立專業輔導團提供協助。截至今年,成功輔導4個團體設立時間互助計畫,並展示推動成果及經驗,鼓勵更多社區參與,推動多元化發展的時間互助模式。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教授劉維群認為,時間銀行應依高雄地方特色與需求推動,而非完全仿效其他國家或縣市模式。目前各單位雖有相關作為,但缺乏上層統合與聯繫,建議設置更高層級的決策單位並推動法制化,以完善配套措施,讓時間銀行有穩定的經費支持,進而長期培訓志工。
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系教授廖義銘指出,時間銀行應法制化以確保永續與成效,可草擬「時間互助自治條例」或先訂定執行要點,成為未來法規依據。同時應設立常態性跨局處組織,財務由市府編列預算或募款支持。參與者獎勵包括個人減免公共設施費用、非營利組織與學校給予經費補助、廠商可享地方稅減免等,吸引更多人加入。
義守大學企管系副教授楊東震指出,時間銀行的運作需從互助精神出發,而非單向付出,並應考量時間貨幣的公平性與交易方式,建議可進一步發展為功德幣,例如利用騎腳踏車發電換取功德幣,或結合軟體系統支付水電費等,創造更實用的價值。
嘉南藥理大學社工系教授余元傑表示,時間銀行的推動方向需明確化,目前衛福部計畫與地方執行脫鉤,難以有效結合志工服務與長照2.0等現有體系,且計畫性質仍屬實驗階段,缺乏法制化基礎。他建議中央應明確定位時間銀行,並與現有志工條例和跨部門協作對接,同時要確立法規基礎以落實政策。
前鎮區路中廟社區發展協會王月娥理事指出,經過協會7年的實踐,時間銀行對社區發展產生正向影響,協會設置咖啡屋則結合學習與回饋機制,培訓志願咖啡師並回饋社區服務,逐步翻轉對金錢與價值的傳統觀念。她認為,時間銀行可作為補充型互助平台,非全面取代現有長照制度,並需建立信任機制以強化社區連結。
最後黃柏霖議員強調以社區為中心,發展時間銀行和互助機制具高可行性,有助於資源整合與規模化運作。他呼籲在社會改變過程中,應平衡不同階層的需求,特別關注弱勢群體的處境,並建議借鑑如路中廟社區的成功案例,加以推廣至其他社區,促進高雄市的整體發展,實現共好。
高雄市發展時間銀行,有關於時間銀行的基本原則、服務對象與內容、存取管理、籌資管理、監督管理,涉及主管機關、應製定相關管理規則,或鼓勵民間依志願服務精神執行任務,高雄市時間銀行運作的實施細節都值得進一步探討。